https://www.acpeds.org/gender-dysphoria-in-children-summary-points
兒童的性別焦慮:總結重點
美國兒科醫生協會敦促衛生專業人員、教育工作者和立法者,拒絕那些會使兒童以為,以化學和外科手術的生活方式扮演異性是正常和健康的所有政策。事實-不是意識形態-决定了現實。所有的參考引用都在這聲明全文(https://www.acpeds.org/the-college-speaks/position-statements/gender-dysphoria-in-children)內。
1. 童年的性別焦慮是描述一種心理狀態-即他們(兒童)經歷到感受性別與生理性別有明顯不一致。他們經常說他們是異性。這在兒童當中的發生率估計不到1%。
2. 有一個錯誤說因為在一些研究中觀察到跨性別成人和非跨性別成人的大腦有差異,就「證明」性別焦慮是天生的。如果變性成人的大腦結構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更可能是因為對變性的認同和變性行為的結果,而不是對變性的認同和變性行為的原因。這是因為思想和行為是通過一個稱為神經可塑性的過程塑造腦組織的。
3. 在青春期前患有性別焦慮的兒童當中,有80-95%在經過青春期後就自然地得到解决。與此相一致的就是同卵雙胞胎的研究證明了沒有人生來就會發展出性別焦慮,。
4. 所有複雜的行為都是出於自然(生物學)、後天(環境因素)、和自由意志選擇的結合。同卵雙胞胎的研究證明,性別焦慮主要受非共享的產後事件的影響。對雙胞的變性成人的最大研究發現,只有20%的同卵雙胞胎都是認同為變性的。由於同卵雙胞胎從懷孕開始就有100%相同的脫氧核糖核酸,在完全相同的產前環境中發育,暴露於相同的產前激素,如果基因和/或產前激素明顯地導致跨性別,那麼一致率應會接近100%。相反,80%的同卵雙胞胎,在跨性別方面是不一致的。這意味著:在一個成人雙胞內導致跨性別的因素,有至少80%是由一個或多個非共享產後經驗組成的。
5. 沒有一個單一的家人間的互動、社會情况、不良事件、或其組合,被發現會註定任何兒童發展出性別焦慮的。這一事實,加上雙胞胎研究,表明對某些脆弱兒童會有許多途徑能導致性別焦慮。臨床病例研究表明,社會的促使、父母的精神錯亂、家人間的互動、和主流和社會媒體助長的社會感染,都有促成某些脆弱兒童發展出和/或繼續有性別焦慮。可能還有其他未知的影響因素。
6. 在醫生、治療師、和學者之間,對於最近要迅速確認性別焦慮的青年為變性者的趨勢,有一場被壓抑了的辯論在進行中。許多健康專業人士深感憂慮,因為若確認年輕人是跨性別者,會讓他們走上醫學上轉變(變性)的道路,這需要使用有毒激素和不必要的手術。基於「首先不要對人造成傷害」的醫學倫理原則、而反對確認兒童的性別焦慮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士被禁止發聲。這對於左傾的青年對跨性別持批評態度的專業人員(https://youthtranscriticalprofessionals.org/)如是,對於那些傳統上較為保守的也如是。
7. 人的性別是一種客觀的生物學二元特徵:「XY」和「XX」是性別的遺傳標記,分別是男性和女性,而不是一種障礙的遺傳標記。人類設計的規範,不是生為男性就是生為女性。人的性別按設計是二元的,其目的顯然是為了我們物種的生育和繁衍。這一原則是不言而喻的。極為罕見的性發育障礙,包括但不限於雄激素不敏感綜合症,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都是醫學上可識別的在性別二元規範以外的偏差,並被正確地認定為人類設計的障礙。有性發育障礙的個人不構成第三性。
8. 人類與生俱來就有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對作為男性或女性的自我意識)是一個心理學概念,不是客觀的生物實體。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意識到自己是男性或女性;這種意識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並且,就像自我意識的其他方面一樣,可能會受一個兒童的主觀觀念、人際關係、和從嬰兒時期開始的不良經歷而出現偏差。那些自認「感覺是異性」或「介於兩性之間」的人並不構成第三性別。他們仍然是生物上的男人或生物上的女人。
9. 一個人若以為自己是一種其實並非自己的身份,在最好的情况下,這種想法是困惑思維的一種蹟象,在最壞的情况下,這是一種錯覺。
10. 變性激素(對男童是雌激素,對女童是睾丸激素)牽涉嚴重的健康風險。男童若服用口服雌激素,會使他們承受這些風險:血栓/栓塞;心血管疾病;體重增加;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壓升高;糖耐量降低;膽囊疾病;泌乳素瘤;乳腺癌。同樣,女童若接受睾酮,會使她們承受這些風險:高密度脂蛋白減低,和甘油三酯升高(心血管風險);增加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肝毒性;紅細胞增多症;睡眠呼吸暫停的危險增加;抗胰島素性;還有對乳腺、子宮內膜、和卵巢組織的影響不明。
11. 青春期不是一種障礙,所以不應把它當作疾病那樣去抑制。青春期阻斷激素導致一種疾病狀態-沒有青春期。青春期阻斷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的激動劑)在處方的期間,抑制骨的生長,降低骨的密度,阻止青少年大腦的性類固醇激素依賴性的組織和發育,並透過阻止性腺組織和成熟配子的發展而抑制生育。
12. 青春期前的兒童,若接受青春期阻斷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的激動劑),並變性激素,就會永久失去生育能力。青春期前的兒童,即使沒有抑制青春期但直接服用變性激素,也會永久失去生育能力。
13. 至少有一項前瞻性研究表明,所有服用青春期阻斷藥物的青春期前的兒童,最終都選擇通過變性激素開始變性。這表明,模仿異性和抑制青春期,絕對不是如支持者所聲稱的是完全可逆轉和無害的,而是引起單一的必然結果(認同為跨性別),這需要終身使用有毒的變性激素,導致不育等嚴重的健康風險。
14. 患有性別焦慮的青春期女童,若每日服用睾酮有一年,可在16歲時獲雙乳房切除手術。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手術。
15. 一項三十年的隨訪研究發現,在瑞典,進行了變性手術的成年人的自殺率比一般人高幾乎二十倍-瑞典是最肯定LGBTQ(女同、男同、雙性戀者、跨性別者、酷兒)的國家之一。這表明,雖然變性會減輕在成年時期的一些性別焦慮,但是它不會導致與一般人相等的健康水平。它還表明,心理健康差異主要不是出於社會偏見,而是出於那種首先導致跨性別感覺的病理因素和/或跨性別生活方式本身。
16. 訓練兒童相信他們或任何人可能是「出生在錯誤的身體」的這種謬論,又以為一生可以用化學和外科手術去扮演異性是正常和健康的,這就是虐待兒童。通過公共教育和法律政策去肯定性別焦慮,會使兒童和家長困惑,引致更多的兒童去到「性別診所」,在那裡他們會被給予青春期阻斷藥物。相應地,這實際上確保了他們「選擇」了一輩子的不育,有毒的變性激素,並令這些年輕的成年人輕易接受了在他們健康的身體部位進行不必要的切除手術。
17. 允許那些太年輕和根本無能力作出有效共識的未成年人進行不可逆轉的、改變一生的手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道德倫理問題。兒童和青少年是沒有成熟的認知能力或老練來理解這些决定的重要性。單單按道德倫理,就已可終止在兒童和青少年中使用抑制青春期和變性激素,和變性手術。